30多年前的金融实践,为何至今仍指导农村发展——金融活水润泽山海的“福建启示”
30多年前的金融实践,为何至今仍指导农村发展——金融活水润泽山海的“福建启示”
30多年前的金融实践,为何至今仍指导农村发展——金融活水润泽山海的“福建启示”
东南(dōngnán)网6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jìzhě) 刘必然)接连几天,福建金融工作“刷屏”了!
中央和省内主要媒体在重要(zhòngyào)版面、主要新闻节目集中报道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qǐshì),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在福建(fújiàn)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将金融为民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立场,努力探索摆脱贫困的实践路径(lùjìng),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为金融支持(zhīchí)农村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高效盘活各类资源、推动要素合理配置……金融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当前(dāngqián),解决城乡发展不(bù)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推动产业(chǎnyè)兴旺、乡村建设、农民(nóngmín)致富,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服务支持。
让我们(wǒmen)重温30多年前的金融实践,汲取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wànzhòngshān)”
20世纪80年代,在闽东百姓眼里,林业生产约等于“砍(kǎn)树卖钱”。如果树不能砍,就只能(zhǐnéng)守着青山过穷日子。
青山能(néng)不能变“金山”?时任宁德地(dì)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活立木贷款”构想,以生长中的林木作为贷款抵押物(dǐyāwù),破解“资源沉睡”难题。这一创新融资模式,激活了林业的融资功能,成为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的较早探索。
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近平同志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他(tā)的思路,林地经营权、林木(línmù)所有权从林地集体所有(jítǐsuǒyǒu)权中独立出来,归属林农。有人生动地形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山下转向了山上。
这场改革直击四大难题:山要怎么(zěnme)(zěnme)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其中,“钱从哪里来”直击林农融资痛点——彼时,林业信贷几乎没有先例。林农手中的林权证(línquánzhèng),能否拿来融资?
从屏南县率先试水林权(shìshuǐlínquán)抵押贷款、永安市发放全国首笔林权证贷款,到2009年(nián)5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bùmén)出台《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línyè)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项源自福建的金融创新终于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
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zhōng),产权、信贷(xìndài)、交易市场逐步理顺。林权证抵押贷款、碳汇收益权质押(zhìyā)等创新金融工具相继涌现,八闽林海间奏响共富旋律。
依托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覆盖全省的林权交易平台,目前共吸引47个县(市、区)的林场、林企进入,累计交易突破(tūpò)40亿元,成为福建最大林业要素(yàosù)专业化交易市场(jiāoyìshìchǎng)。
林业增效、农村增绿、林农增收。看似不可能的(de)“三角”,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越来越稳固(wěngù)。
“敲开银行门(mén),盘活万重山。”截至2025年3月末,福建涉林贷款余额1613.8亿元,惠及(huìjí)43.44万户林业经营主体。
“信用贷来真金白银(jīnbáiyín)”
上岸定居前,连家船民一直(yìzhí)以船为家。这种船上木质棚屋面积不足10平方米,常常要挤下(xià)一家六七口人。
当年,在习近平同志(tóngzhì)亲自关心和推动下,连家船民的上岸定居问题被列为福建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为了同时解决(jiějué)上岸后的安家、就业(jiùyè)等问题,金融系统创新推出(tuīchū)安居贷款、渔民创业贷等产品,帮助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
第一批船民安置房大多是仅有一层(yīcéng)的(de)小瓦房。上岸后的船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少人开始加盖房屋。20多年来,当地政府支持、引导银行通过“整村授信”的方式,为(wèi)有资金需求的船民提供信贷支持,帮助改善居住环境。一栋栋三层高的小洋房拔地而起,搬进(bānjìn)新房的船民喜笑颜开:“信用贷来真金白银(jīnbáiyín)!”
人无信不立,信用也是市场经济的(de)硬通货。在(zài)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bìxū)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农村信用(xìnyòng)体系(tǐxì)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多年(duōnián)来,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着力加强征信服务供给,截至2025年3月末,已建立金融信用村3667个、信用乡镇119个、信用县3个。
农村信用生态好,还能帮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在宁德(níngdé),农村信用创建从陆地向海上(hǎishàng)(hǎishàng)延伸,截至今年(jīnnián)3月末,累计评出23个海上信用渔区,为“海上信用渔区”渔民提供信贷支持超36亿元,昔日船民可获得高达150万元的授信额度。
“信用(xìnyòng)评级—金融授信—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勾勒出“金融为民”的温暖(wēnnuǎn)曲线。
“乡乡有(yǒu)机构、村村有服务”
金融看不见摸不着,是不是(shìbúshì)离老百姓很远?
脚步(jiǎobù)所及,莫问遐迩。九到寿宁、三进下党,指导扶贫(fúpín)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开创了中国金融深度参与扶贫工作的先河。
1989年7月,习近平同志一进下党乡调研时(shí)便指出,“农村金融服务(jīnróngfúwù)是脱贫致富(tuōpínzhìfù)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一定要加强”“农村信用社要贴近农村基层,才能发挥扶贫信贷方面的作用”。
金融部门迅速响应(xiǎngyìng),当年便(biàn)将下党乡信用站升格为信用社,同步充实人员与技术力量,彻底结束了当地无金融服务的历史。
如今,福建省(fújiànshěng)农信联社共有营业网点(yíngyèwǎngdiǎn)近1900个、农村(nóngcūn)普惠金融服务点近1.1万个,向乡村基层一线派驻金融助理6400余名,服务客户超3000万户。
金融(jīnróng)特派员是金融干部挂职乡镇(xiāngzhèn)(街道)机制。2020年以来,宁德市(níngdéshì)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联合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累计选派5批次485名金融干部到基层挂职,覆盖(fùgài)宁德全市乡镇(街道),推动金融产品供给与乡村发展需求对接。他们既是政策宣讲员、贷款审核员,更是产业发展顾问(gùwèn)。
截至今年3月末,宁德市已选派16名正科级干部(gànbù)、85名副科级干部、297名优秀年轻干部(niánqīnggànbù)分别挂职乡(xiāng)(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这群平均年龄40岁(suì)、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超90%的金融特派员,为乡村振兴提供着精准金融支持。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福建特色农业(nóngyè)发达,山海资源丰富,在远离城市的山海间,金融服务同样(tóngyàng)触手可及……
金融为(wèi)笔,人民情怀为墨。
这些饱含远见与(yǔ)温度的金融实践,穿越三十多载时光,其精髓历久弥新。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破要素活化之困、塑信用(xìnyòng)体系(tǐxì)之基、通服务下沉(xiàchén)之路。让我们共同见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fāzhǎn)之路,以更澎湃的金融活水滋养乡土,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必将加速照进现实。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